(一)阶段性供需错配
通过分析行业供需现状可知,2024 年中国光伏产能将是全球总需求的两倍,阶段性供应过剩。事实上供需失衡早有征兆,随着国内光伏企业“卷”到世界各地,近期多数市场出现明显饱和,欧洲、非洲部分地区光伏存货成堆,足以覆盖今年的全部用量。预计今后几年,短期需求的增速跟不上供应增长的步伐,价格竞争还将加剧,行业面临洗牌的局面。
短期行业的供大于求与长期市场的增长空间并不矛盾,在全球碳达峰、碳中和的长远目标下,光伏终端装机需求仍会保持增速,增量市场消化存量,并淘汰落后产能,行业供需进入合理状态。
(二)虽然但是、仍拼产能
现如今光伏产业已经陷入了“囚徒困境”,即虽然当前产能过剩已是业内共识,但是多数企业仍在积极扩产。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对光伏行业未来的期待颇高,行业产能在政策、资本、企业的多方簇拥下与日俱增。二是技术迭代扩产,光伏行业的技术尚未定型,新技层出不穷,产能存在迭代的空间。以现在主力 P 型产能为例,预计会在 3年内逐渐被 N 型产能淘汰。三是企业一体化的战略扩产。
长远来看,这也符合光伏产业的发展逻辑,即竞争推动技术进步,促使产品降本增效,进一步推动光伏能源替代其他能源,最终迎来长期持续性需求。
(三)盈利水平差异大
现阶段国内光伏行业的不同环节、不同企业、不同市场盈利差异巨大。从环节和企业看盈利,有人戏称现在是“硅料吃肉、硅片吃排骨、电池喝汤、组件吞口水”。以终端组件为例,龙头企业及一体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明显,品牌优势、产能规模、成本优势和资本积累不够的企业,明显被“卷”哭了,正面临停产的生存困境。
从市场终端看盈利,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,是光伏企业的核心收益来源。以晶科能源 2022 年的毛利率为例,盈利最高的两个市场分别是美国(14.34%)和欧洲(13.54%),而国内毛利率仅有一半。
(四)海外市场的不稳定性
近年来,受地缘政治、产业保护和贸易保护政策等影响,海外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。起初,国内光伏企业为规避贸易战的影响,自发在东南亚布局组件产能,用国内产业链上游产品,在东南亚加工、组装后,销往欧美市场。数据显示,2022 年东南亚四国贡献了美国80%以上的组件。2022 年 4 月起,美国对产自东南亚四国的电池与组件开启“反规避”调查。2022 年 6 月,为留出时间打造本土产能、研发先进技术,美国决定将“反规避”调查暂缓两年,这被中国企业视作政策窗口期。2024 年 6 月豁免期将结束,明年国内光伏企业将面临重大的市场挑战。